十一月,天气日渐寒冷,大多数城市进入供暖期。人们伸出手摸了摸暖器,惊喜地发现“热了”!其实,这种过冬的仪式感并不是城市独有,这时乡野间的冬小麦已经发芽吐绿,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毛毯驱寒。
在山东临清的地头上,虽是农闲时刻,有个来回奔走的身影却格外扎眼。“出苗的小麦该打营养药了,这块地打完了,那块还没打呢。”说话的人叫黄金明,他是中和农信山东临清乡信助农一站式服务的一名站长,也是高坊村网格党支部书记。之前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来找他解决,现在许多农户的田也由他来代管。
01村支书心系困难户 与技术专家共解决种田难题
高坊村总共有1500亩地,常住人口在六七百左右,稍微年轻一些的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或做点小买卖、干干建筑,还在专职种地的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
七十多岁的刘大娘仍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刘大娘的家庭遭遇变故,只剩下还在上学的孙子、孙女与她为伴,不得不一个人挑起生活的担子。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每个月的低保钱,如果种地收成能好些,她的生活也轻松些。
黄大哥作为村支书,本就对她家里的情况和困难知根知底。每次天冷了,黄大哥都会上门慰问她。现在,只要天气变坏了,黄大哥还会看看她家的田。庄稼出了问题,他就带着中和农信乡信助农的技术专家们直接到田间“对症下药”。这让刘大娘足不出户,就知道庄稼长得怎么样,哪有问题,又怎么解决了。人要管好,地也要管好,这是黄大哥不变的初心。
许多和刘大娘一样把地放心交给黄大哥的人,都十分信任他,不仅因为他是村支书,拥有一定的威信,还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和认可。
02村支书跟技术专家积累经验 对农户土地负责
之前玉米季的时候,有农户和黄大哥反映,打的除草剂不好用,有的地方管用,有的地方不管用。黄大哥联系了打药的工人,发现是打药的时间点不对。查明原因后,他自己花钱找人又重新打了一遍药,确保对每个农户的每块土地都负责到底。
事实上,黄大哥自己补贴农户不是第一次了,他还自行添置了拌肥、拌种、播撒用的各类设备。还有小麦季的时候,有些小麦没熟就死掉了,黄大哥没找专家就发现了原因,也给农户想办法解决。
听黄大哥讲述自己的经历,让人很难想象,他之前几乎没怎么下过地,家里也不种地。他现在天天住在村里,城里的房子空着,为的就是巡田更方便,能更好地服务乡亲们。
黄大哥跟着中和农信乡信助农的技术专家们在田野间留下了自己的脚印,脚上沾染的泥土越来越多,经验随之积攒起来了,他现在也成了半个“种田专家”。
03 农服站长肩负重任 乡信套餐助力增产
皮大哥也是高坊村的一位农户,他把六亩地都托付给了黄大哥,使用了中和农信的乡信套餐后,收成明显变好。
今年,皮大哥的一亩地能收2700~2800斤的鲜玉米,而村里平均亩产一般在2000斤出头,每亩地至少比别人多收了三四百斤,就能多挣两三百块钱。收成和收入都增加了,但他对地的操心却少了,打药、巡地等工作都由黄大哥负责,这样下来不仅比自己打药便宜,还更省肥料,他也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要是自己打药,最起码得耽误三天。现在有黄书记帮我打药,还给打三遍,我能多出去几天,每天都能多挣两三百块的工钱。”
面对“农服站长”的工作,黄大哥起初是感到”压力山大”,现在乡亲们的信任和收成的提升,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那时,我真不想做这个事儿,生怕做不好,要对老百姓负责任嘛,没想到做了还挺受认可。”他的口碑已经靠老百姓宣传出去,还服务了其他村的田地。今年,他小麦季服务了817亩,玉米季服务了225亩。明年他预计扩大服务规模,还要坚持把服务做好,为老百姓多做点贡献。
谈话结束时,黄大哥已迫不及待地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他的耕耘与奉献了。
标签: